2022-05-12 18:30:40
1058
“希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象脚鼓舞能根植传统而不局限于传统,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傣族潮流,走向世界。”岩坎逢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象脚鼓舞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舞蹈之一,蕴含着傣族古代社会分工的遗迹,是狩猎文化的形象诠释,流传于中国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在东南亚国家也有不同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旦村有着雨林深处的“世外桃源”之称,这里是傣族象脚鼓舞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波罕丙从小学习并传承象脚鼓舞的地方。2012年,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波罕丙将自己的家改成“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象脚鼓舞是舞,也是武。”波罕丙介绍,象脚鼓舞由傣族武术的动作和套路演变而来,以象脚鼓作道具,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形式,是融进傣族村寨生活的文化元素。
十年来,传习所的学习者从未间断。波罕丙介绍,象脚鼓舞主要通过师徒制传承,他先后在曼旦村教授了100多名徒弟,“寨子里有一家三代人跟随我学习象脚鼓舞”。随着象脚鼓舞对外交流和培训越来越频繁,不少来自全国和海外的爱好者来到西双版纳学习这门传统舞蹈。
老挝丰沙里省与中国西双版纳州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来自老挝的岩温旦和岩买香罗向波罕丙拜师学习,“他们说,疫情过后想继续学习象脚鼓舞表演,把更精彩的表演带回去。”波罕丙说。
刚过去不久的傣历新年泼水节中,由波罕丙带领的象脚鼓舞舞队将新编节目《象往》带入大众视野。传统傣族鼓点、舞步与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奇妙旅程呼应,通过在线直播进行精彩的“云展演”。
无论是坚守传统还是开辟新路,一代代非遗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将象脚鼓舞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今后,我会继续培养年轻传承人,将傣刀、象脚鼓舞等最传统的技法传承下去。”波罕丙说。